为进一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加强市校合作,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3 月 24 日下午,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召开 2025 版 “高校 20 条” 政策宣讲会。学校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宗国出席,各院系部科研副主任、科研秘书以及科研团队代表参会。
会上,科研及技术成果转化处副处长张建喜对政策背景与实施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他重点解读了政策中的三大创新举措:一是设立"服务产业带头人工作室",通过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二是共建"校企技术研发中心",开展订单式定向研发、转化和服务,实现产学研无缝对接;三是创办"现代产业学院",以校企联合、校园联合等创新办学模式,动态优化专业设置,培养定岗定向的复合型人才。
组织人事部副部长刘春明强调,从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企业选聘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兼职担任产业教授,深入学院参与产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引入行业专家进课堂、进实验室、进项目,将有效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未来,学校将进一步优化产业教授聘任机制,推动校企人才双向流动,助力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
张宗国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提到《济南市深化市校融合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 (2025 版)》旨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全市四大主导产业、十大标志性产业链群、现代农业和未来产业等,构建以产业化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各院系部及科研团队要深刻领会文件精神,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工作机制,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实现科技创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要进一步将学校的科研优势切实转化为创新发展动能,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次会议搭建了政策对接的重要平台,通过权威解读和深入交流,有效提升了全校上下对科技创新政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科技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建立常态化政策服务机制,持续跟踪政策实施效果,确保各项惠企利研措施落实到位,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进程,为济南市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