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山东省环境过程与健康危害重点实验室发展暨新污染物治理研讨会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陶澍出席会议。
山东大学副校长、青岛校区校长曹现强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助力山东省环境过程与健康危害重点实验室和环境学科高质量发展。他表示,实验室要学习、领会、落实好专家们的意见建议,以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坚持融合发展,努力构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生态,有效提升环境学科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杜林、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宋茂勇分别致辞,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助力实验室在战略部署、人才引育、平台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更大进步,在环境与健康领域迈向更高台阶。
会上,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润增作工作汇报,并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提出发展规划。实验室研究员张清哲、副研究员张海光、助理研究员梁杰锋分别作科研报告。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党工委副书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宋作标主持会议。
与会专家学者肯定了山东省环境过程与健康危害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成效,并对重点实验室发展提出建议:一是整合跨学科资源,建立环境健康学科群,突破学科交叉壁垒,为国家新污染物治理提供精准科技支撑;二是重点关注传统污染物和新污染物的协同防控,加强山东省特色产业服务,解决地方环境问题,支撑区域性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和平台规划建设,提升我国在全球环境健康领域的话语权。
中国海洋大学原校长、 党委副书记于志刚,山东省科技厅原厅长、 山东师范大学原校长、崂山国家实验室教授唐波,山东师范大学校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张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思金,复旦大学教授陈建民、阚海东,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总师吴永宁,青岛大学教授郑玉新,南开大学教授祝凌燕,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于志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明辉、宋茂勇、刘倩、廖春阳、阴永光,山东大学教授占金华、闫兵,以及山东大学青岛校区部分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师生代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