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3,东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5%。
高技能人才如何培养?《意见》明确,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
对此,《意见》在职业学校招生方面提出改革举措,进而为职业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打下生源基础。其中的重要措施包括,采取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同批次并行招生等措施,稳定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
近年来,我国中职学校招生和在校生人数虽然有所回升,但办学规模大而不强。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读中职而是普通高中,今后考入大学而不是过早就业。
不过,中职教育发展迎来了职业教育改革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双重动力。职业教育类型化,实现了“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的纵向打通,中职从以前的“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大多数中职毕业生可以读大专甚至本科;高技能人才也需要学生在中职阶段打下基本功,再进一步深造提升能力。
中职招生规模先降后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2017年-2021年数据发现,五年来,中职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经历先减少再增加趋势。
2017年和2018年,全国中职招生人数持续减少,分别下降1.84%、4.36%;在校生人数同样持续减少,分别下降0.41%、2.34%。
但从2019年开始,中职招生回暖,连续三年保持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当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488.99万人,比上年大幅减少,但这是因为改变了统计口径。2021年数据不再包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的技工学校学生,新增了其他学校附设中职班学生数。
按照可比口径,2021年中职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分别增长0.90%、3.47%。
当然,五年来,全国中职毕业人数总体上呈现减少趋势,这说明我国中职教育质量尚需提升。
《意见》要求的“稳定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并非首次提出,十几年前,我国中职已经遭遇招生难。比如,《湘潭日报》2008年7月25日报道,当时湘潭市中职招生人数仅7000余人,不足招生任务的30%,因此当地提出“将进一步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稳定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在2月23日新闻发布会上说,“教育服务产业链全链条离不开中等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也需要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发挥基础性作用。没有哪个国家,没有中职就能发展好高职。”
他指出,一方面,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应用型人才发展多样化需求,合理规划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另一方面,最根本的还是要把中职教育自身办好,提升自身的质量,在普职融通上下功夫。
学校招生质量有所提升
采取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同批次并行招生等措施,是稳定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的有效办法,事实上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落实。
今年中考,广东省中山市探索实施中职学校部分专业与普通高中同批次录取。这些专业包括中高职三二分段专业、双精准专业或省级以上重点特色专业等。
2022年,湖北省宜昌市也首次实行普高和中职同批次录取。城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包括提前批和平行志愿批。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共设22个平行志愿,甚至有三所职校的11个特设专业设为提前批。
广东省清远市今年也实行了普高和中职同批次录取,据报道,清远市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办主任罗志坚介绍,受此政策影响,学校招生质量有所提升,特别是自主招生中,学生分数较往年普遍有所提升。
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今年也录取了多名高分学生。魏瑞雪今年中考分数630分,超过普通高中分数线,但主动选择就读中职。
魏瑞雪的爸爸魏人友就是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老师,此前在中职学校就读后考上湖南师范大学。“孩子对机器人技术比较感兴趣,相信通过三年扎扎实实的专业课学习,同样也能够考取好的大学。”魏人友说。
中职生也可以读本科,这让越来越多的初中毕业生选择中职,也给高技能人才培养输送了优质生源。不过,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还是要避免中职单纯的升学导向,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应该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
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
高技能人才是市场中的人才,因此,《意见》提出的诸多举措,都强调以市场化手段满足人才需求。
《意见》提出,鼓励各类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参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
有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市在这方面起步较早,早在1997年,就在全国率先网上招标,由政府购买职业教育培训服务,仅一年时间,招标库中就包括105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
《意见》还提出,允许职业学校开展有偿性社会培训、技术服务或创办企业,所取得的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办学经费自主安排使用;公办职业学校所取得的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用于支付本校教师和其他培训教师的劳动报酬。